贝多芬: 第九交响曲 合唱
艺术家名:Leonard Bernstein
专辑 介绍:
D小调第九交响曲“合唱”,作品125,是贝多芬于1818至1824年间创作的四乐章交响曲,也是他完成的最后一部交响曲。该作品是古典音乐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之一,亦属于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。
该作品篇幅宏大,演奏全曲需约一小时。贝多芬也是首个在交响曲中使用人声的主流作曲家。末乐章的歌词由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·席勒的《欢乐颂》中部分诗句改编而成。该作品的别称“合唱”由此而来。
时至今日,第九交响曲仍在世界文化界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,尤其该曲第四乐章部分乐段经指挥家赫伯特·冯·卡拉扬整理后,以《欢乐颂》之名成为欧洲联盟的官方盟歌。2003年,该交响曲的手稿在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330万美元的天价售出,印证了其价值。正如苏富比的手稿部负责人史提芬·路博士(Dr. Stephen Roe)指出:“这是人类的一大创举,足以和莎士比亚的《哈姆萊特》与《李尔王》平起平坐。”另外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亦于2001年9月4日将柏林国立图书馆收藏的第九交响曲手稿列入“世界记忆名录”当中。
歌谱 列表:
1.I. Allegro ma non troppo, un poco maestoso
2.II. Scherzo. Molto vivace – Presto
3.III. Adagio molto e cantabile – Andante moderato
4.IVa. Finale. Presto – Allegro assai
5.IVb. Recitativo. O Freunde, nicht diese Töne!
歌手 介绍:
伦纳德·伯恩斯坦(Leonard Bernstein,1918年8月25日-1990年10月14日),犹太裔美国作曲家、指挥家、作家、音乐教育家和钢琴家。伯恩斯坦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劳伦斯,生名“路易斯”,后于16岁时更为现名伦纳德·伯恩斯坦。1935年,入读哈佛大学,师从瓦尔特·辟斯顿、E·B·希尔学习作曲,并于1939年毕业。随后进入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学习指挥。1941年,担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助理指挥,并师从谢尔盖·库塞维兹基和弗里兹·莱纳。1943年,临时替代生病的布鲁诺·瓦尔特上台,指挥了施特劳斯《唐吉诃德》、舒曼《曼弗雷德》序曲、瓦格纳《纽伦堡的名歌手》序曲、米克罗斯变奏曲等作品而大获成功,自此在乐坛上崭露头角。当时他就已经有不少作品面世,包括《第一号交响曲》“耶利米”、芭蕾舞剧《自由想像》、音乐剧《锦城春色》等。他自1943年起频频担任纽约爱乐的客席指挥,后在1958年升任为该乐团音乐总监,成为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中,第一位获得指挥国际级乐团殊荣的指挥家。他在任的12年间,开创了该团的黄金时代,后来成为终身荣誉指挥,从此一举确立了第一流指挥家的名声。